背光源的发展历程犹如一部科技进化简史。追溯到二战时期,超小型钨丝灯作为飞机仪表的背光源,开启了背光源发展的序章,那是它的萌芽阶段 。
此后半个世纪,背光源逐步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,并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领域。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兴起,背光源产业迎来了爆发期。早期,电致发光(EL)背光源曾被应用,它体薄量轻,光线均匀,功耗低,不过其使用寿命有限,在 50% 亮度条件下平均使用寿命仅 3000 - 5000 小时,在高亮度水平下寿命更短,这限制了它在大型显示器上的应用 。
紧接着,冷阴极荧光灯(CCFL)背光源登场,它亮度高、寿命长,能满足大型 LCD 的需求,迅速成为主流。但 CCFL 也有缺点,如热量堆积问题突出,而且需要逆变器提供高驱动电压 。
后来,LED 背光源凭借长寿命(超过 5000 小时)、低发热、使用直流电压等优势崭露头角,先在小型单色显示器(如电话、遥控器等)中广泛应用,如今在液晶显示器领域的占比也越来越高。如今,为了追求更高的显示质量,Mini LED 背光源等新技术不断涌现,持续推动背光源技术向更亮、更节能、更轻薄的方向发展 。